受訪專家: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丁雪佳
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施婕
話題“外賣黑勺是最臟的”登上熱榜,引發眾多關注。 一些“懂行人士”爆料:“黑色一次性餐勺是回收廢塑料生產的,什么成分都有”“塑料透明度越高才越安全”;也有網友表示“一打開外賣餐具袋,就聞到一股刺鼻的塑料味”。小小的塑料勺背后,是否真的隱藏著令人不安的安全隱患?
帶著這樣的疑問,有媒體進行了一場檢測實驗。工作人員批發6種外賣餐具,找了3家實驗室,將1100多把塑料勺送檢,完成了包括高錳酸鉀消耗量、重金屬、微生物、脫色試驗等檢測,其檢測結果顯示,“黑色外賣勺不能用”的說法并不成立。網友反映的“刺鼻塑料味”主要來自外賣餐具中的一次性筷子。這是因為筷子生產過程中會殘留亞硫酸鹽(起到防腐、漂白作用),所以會帶有一些刺激性氣味,但這種化學殘留也是符合國家標準的。實驗樣本中的黑色塑料勺的重金屬含量、微生物含量等均在國標限量范圍內。
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丁雪佳告訴“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”記者:“外賣的黑色塑料勺子大部分都是由聚丙烯(PP)或者聚苯乙烯(PS)添加黑色染料注塑而成。國家規定一次性餐具用料首先要符合國標,比如GB/T 31048-2014《一次性使用食品包裝材料》,且必須是食品級塑料。塑料制品的顏色與其安全性沒有必然聯系,所以無論是黑色、白色或透明塑料勺,只要是經過國家食品衛生安全檢驗合格的塑料制品,正常使用都沒有問題?!?/p>
至于是否會采用回收塑料制品來制造一次性餐具,丁雪佳認為并不現實。塑料的種類千差萬別,不同塑料的加工溫度不同、相容性很差,甚至相同塑料的不同牌號之間也有很大不同,用回收塑料做成質地均勻的制品非常困難。特別是回收的塑料制品顏色不盡相同,如果用回收塑料制備一次性勺子,需要耗費大量人工分揀和辨認,花費成本可能遠遠高于生產新的塑料制品。
當然,不能排除市場上確實存在非正規塑料制品加工企業,選擇使用低劣廢塑料做生產原料的可能。丁雪佳建議,消費者可從外觀和標識兩方面判斷食品用塑料制品的安全性:
辨外觀。通過看、摸、聞基本就能判斷外賣餐具是否合格。合格的餐具表面光澤均勻,平視無雜質,整體造型看起來很和諧,聞著沒有味道,摸著光滑、質硬。
看標識。塑料餐具制品底部一般都有標識,比如三角中標有數字5或6。一次性塑料餐具大多為聚丙烯,對應三角形內標數字為5,這是唯一可供微波爐使用、承受100攝氏度水溫的塑料材質。另一種常見材料是聚苯乙烯,對應三角形內標6,這類塑料不耐高溫,裝開水易變形。合格的塑料制品包裝上,還會標有QS標志、生產許可證號、生產廠家、生產地址等,可進一步了解質量信息?!?/p>
責編:潘子虎
主編:張芳